焦慮與抗拒成為母親的角色

生命的向上提升───從匱乏到付出

Ring

多年前,我之所以會找到段老師,是因為我已經沉浸在一段病態的感情裡多年,童年家變事件導致的情感匱乏,讓我不斷在感情中尋找被愛的感覺,以填補我覺得永遠吃不飽的情感飢餓。其實在這之前,我已經上過多次的自我成長團體,對自己的狀態也有一些了解,但是當時的我雖能與阻隔多年的自己接觸,卻長不出力量,於是變成知道原因,卻無法改變現狀,一進入感情,我就還是自動化地把自己縮小,只求能被愛,因此對方一點點的好被我無限放大,對方再多的不好,我都把它縮到最小,我要的只是不失去這段感情就好,現在回想,真的很像受暴婦女的心境,想離開卻離不開,直到找段老師做過潛意識處理,我才生出離開的勇氣與行動,從而改變了人生的道路,很幸運地,也開始跟老師學習的路程。

與母親和解~

這幾年不斷跟老師學習往內看自己,最大的改變是與母親的關係,我從一個「怨懟、想逃避、無法給愛」的女兒,到接受現狀,不再逃避,老師教導我一次次的看見、調整及練習,使得我能以比較客觀的角色去傾聽及接納我的母親,從而也感受到母親其實對我有著愛,我看到母親在她所能給予的範圍內,已經盡力給我了,當我感受到母親的愛,我也就更能坦然接受我與母親的關係,從而我也開始能去愛與關懷母親了。

重新看見女兒~

年前我的女兒出生了,因為有鑑於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,因此我也努力想要不把自己的課題帶到親子關係中,但是不知不覺中,我仍然希望女兒不要成為「過去乖巧聽話以求在關係中被關愛」的我,因此我大量地讓女兒有自主的空間及意見,以為這樣是尊重孩子的感受,但我忽略了我與女兒的天生氣質並不相同………然後隨著孩子進入幼稚園後,適逢我工作及研究所課程重疊的時機,我每天精神緊繃而焦慮,可是主見強及堅持度高的女兒,總是在很多我覺得不恰當的時刻堅持己見,於是每天早上光是出門就要先母女大戰一番(我心情焦急遲到,女兒卻不願換衣服,因為我挑選的不是她想穿的衣服,當女兒不願意換衣服時,即使幫她換上,也會大哭自己脫掉,無法強迫她);另外,女兒面對外人的時候常感到害羞,無法可愛活潑地與他人及親戚打招呼,甚至是熟人也不行,讓我總覺得我無法教出一個有禮貌的小孩,即使知道女兒天性如此,不宜過度強制,但我仍然被我自己的恐懼驅使,用盡各種方法要女兒跟每天見面的親戚打招呼;與此同時,女兒也有挑食及各種反抗的行為,且女兒在被負面情緒籠罩的時候,幾乎無法與任何人接觸,此時語言是不管用的,不管我使用如何同理的語言,女兒彷彿失聰一般,我猜她當下只能感受到媽媽不高興的態度與情緒,可我在雙重壓力及每天都睡不好的狀態下,每2-3天就會成為理智斷線的大吼媽,我生氣女兒不好好睡覺,生氣女兒不好好吃飯,不好好喝牛奶換衣準備出門,生氣我因為女兒不配合而遲到……但大吼之後還是得自己收拾殘局,幾次之後才驚覺我根本無法安撫女兒,這讓我深感挫折,我引發了女兒強烈的情緒,我心中知道女兒需要我的愛,但每一次看到女兒心理受傷時,我自身的情緒仍然深深影響著我,在這樣的情況下,我的安撫一切無效,到後期即使我的情緒穩定了,女兒仍然不接受我的安撫,這對於我是天大的打擊與挫折。

此時,是段老師幫我看到了我的態度如何影響著女兒的情緒,讓我看到我仍然以「我」為主體在養育孩子,而不是真的看到女兒本身,因此無法真的同理女兒,女兒自然不接受我的安撫(老師示範讓我體會女兒在聽到我各種言語反應後的感受是什麼),因此我才又回頭看自己,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情緒,隨著我戒吼及調整自己的情緒,我與女兒的關係也日漸改善。

但即使親子關係改善了,我始終無法享受親子時光,也覺得女兒太黏,黏得我有時候想逃開,更無法看到女兒想逗我開心的一些心思,此時,是段老師一語道破我在親子關係中的盲點,我才又開始調整我的心態,這一次,我真正看到了女兒,突然看到眼前的孩子是那麼可愛、天真及有創意,也感受到女兒有時候的貼心及幽默,現在回想孩子的行為變化其實不大,可是我的狀態及眼光改變後,卻能感受到女兒一些比較細微的心思,在不急著完成每件「該做的事情」之後,我開始享受著與孩子一起的時光,奇妙的是,女兒也在這樣的互動中,成為天使小孩,親子關係開啟了良性的循環,即使有些事情不如女兒心意時,她比較能被我安撫,她情緒大發洩不願妥協的時間縮短了,很多事情也變得比較可以商量討論,而這一切的改變,是段老師點破了我在當中的盲點,使我有方向及方法可以調整,才有後續的變化。

這兩段親子關係改善的時間持續了一年多,第一年是我開始戒吼,母女關係是改善了,但女兒的情緒仍然很強烈、難被安撫,且很多事情難以商量轉圜,第二年,也就是最近兩個月,在我沒有那麼忙碌,心境穩定,且開始能欣賞女兒時,母女間的感情不只是改善,而是變得緊密,女兒也變得情緒穩定,不開心時能被安撫,不如意時能商量,也許有人會說孩子年齡較長有所影響,但我深刻體會最大因素是我這個做母親自己的改變,帶動了良性的循環。平常的我在工作時擅長說同理的語言,展現好奇與同理的態度,但是一進入親密關係中,因為牽扯了太多自己的情緒與感受,「任務型媽媽」總是馬上出現,反而無法真的看見及同理孩子的感受,感謝段老師耐心地帶著我持續看見我自己,調伏我自己,我才能真正的「看見」眼前的女兒,對女兒付出關愛,真心希望女兒能好好長出自己的樣子。

段老師的話

Ring 是我過去的個案,做完潛意識處理之後,繼續在我教室上課學習至今。當時她來找我做潛意識諮詢時,正因為男女感情的挫敗無助,我仍清晰記得當時她的問題源頭,正是來自於童年所謂「愛的匱乏」,這造成了在男女關係裡,她總是因為害怕失去愛而不斷地委曲自己,經過了潛意識處理後,Ring因為內在能量場的改變,自願結束了原來那段其實不斷傷害自己的不愉快關係,之後,遇到了一位好的伴侶,也就是現在的先生。

如她文章裡所說,這幾年隨著母親的老病,內心出現了與母親之間那份既愛又怨的複雜糾結,於是開始直面與母親的關係;當有了女兒之後,渴愛的課題又繼續出現在與女兒的親子關係上。

也許讀者會疑惑,不是之前已經做過潛意識處理了嗎?為何還會再一次次遇到問題呢?我也想把握這篇心得,在這個問題上做一番說明。

人生的問題能一次解決嗎?

以我個人自身面對生命課題,以及我處理個案問題的經驗,告訴我,問題的核心主軸,確實可以在一段週期處理中,得到「質」上的解決與翻轉,但是因為我們之前問題背後的錯誤習氣在潛意識中,也經過幾十年,無時無刻不斷被自己複製,猶如刻痕已深,如果你不持續練習你在諮詢室裡新學到的思維觀點模式,是很容易又回到原來熟悉習慣的思維模式裡,這也是為什麼我十分、非常、極力強調,個案回去後,請要照著我給的潛意識功課去練習。事實上凡是認真練習的個案,我都親眼見到,他們真的因此有重大的質與量的改變。 質,我能做:但是量的改變,只能靠個案自己不斷練習,我常比喻,就像是我幫你燒好了開水,如果你回家還想喝到同樣溫度的開水,你得保持炭火予以保溫,所謂的保持炭火就是指「保持練習」。

此外,不同的事件,可能涉及不同的內在課題,因此最初我們雖然在潛意識處理週期裡,成功療癒了個案當時帶來的問題,但隨著歲月經過,生命歷程的變化,發生在個案身上新的事件或情境,可能翻騰出一些處理當時,還沒顯露出來的課題,例如以Ring的例子,當初來找我時,我們雖然療癒了童年的愛的匱乏,可以不覺得自憐了,可以自信地經營自己的人生了,但是母親老病後,自己才開始面對要照顧母親的課題;當自己當了媽媽之後,才開始面對要扮演一個付出者而非渴愛者的角色,這些是她當年諮詢時還沒遇到的情境與課題:付出的抗拒、承擔的恐懼。所幸,因為Ring後來一直在教室裡參與每月一次的課程學習,因此,在這些人生過程裡,我能夠一次次隨應著她當時的身心狀態,適度地給予潛意識的處理,或點出她問題所在,建議她如何運用上我教過的方法去思惟、解決。

所以,這是否代表人生的問題永遠解決不完?

我常常以我自己發明的一套螺旋梯理論來解釋:當我們爬螺旋梯的時候,可能一陣子又見到了同樣x軸線上的某個風景點,但是隨著不斷往上爬,我們看那個x軸點的高度,也是y軸的高度,其實不一樣了。意思是說,一個問題是可以在一段時間裡得到解決。但是隨著生命的歷程、周遭因緣的變化,同一個問題,可能引動出另外其他的或更深入的課題。

那麼是否代表問題永遠解決不完呢?嗯,我個人的體驗與解讀是:即使再面對同樣的x軸點,因為之前的學習已經使你的解題能力增加了,這回只要再次真心面對與學習,當你再跨越本次難題、經歷這次學習,之後的領悟將會更高,收穫更加豐富,因為你所在的y軸點也更高啦。

所以與其說,「問題」永遠解決不完,不如說這是宇宙上天一直在送給我們禮物,讓我們可以不斷地成長、享受到更豐饒的智慧禮物。

我想我這番話,如今已能安心地陪伴著母親、愉悅地享受照顧女兒的Ring,一定會認同吧。我真心祝福所有人都有機會像Ring或其他個案,乃至教室裡的學生們一樣,有機會享受到跨越生命難關背後的甜美果實。

前提就是,勇敢地在潛意識中,面對,及療癒。


商品已加入詢價車

Faded Short Sleeve T-shirts

焦慮與抗拒成為母親的角色

生命的向上提升───從匱乏到付出

Copyright© 2022 歐蘭朵身心靈諮詢室 All rights reserved.